4種冠心病患者必知的藥物及其作用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無論是安裝了支架還是進行了搭橋手術,都不能認為自己已經完全康復。這只是將狹窄或堵塞的冠狀動脈重新開通。這類患者在臨床上被稱為“高危”患者,如果同時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和明顯的血脂異常,則被稱為“極高危”患者。這意味著他們再次發生冠脈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或冠脈猝死)的風險非常高。
高危患者的用藥需求
因此,這些患者必須堅持服用相關藥物,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的雙重效果。針對這種情況的用藥,國內外有許多嚴謹的科研成果證明其療效,還有不少治療指南提供了各種藥物的用法和用量。因此,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用。通常需要服用的藥物有以下四種:
1. 抗血小板藥物:可預防血液凝固堵塞血管
抗血小板藥物是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藥物之一。最常用的藥物是阿司匹林。這種藥物價廉而療效確定,通常每日口服100mg。雖然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出血和胃刺激,少數人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但其療效讓許多患者選擇堅持使用。如果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則可以考慮更換為氯吡格雷(波立維)。
氯吡格雷的作用比阿司匹林強,特別是對於高危患者和已安裝支架的患者,應與阿司匹林聯合使用。對於使用藥物塗層支架的患者,這種藥物的使用時間需要延長,通常建議使用一年到兩年,以防止支架內再形成血栓。
2. 阻滯劑:可降低心率、保護心臟
阻滯劑是另一類重要的藥物,主要用於降低心率和保護心臟。這類藥物最好選擇脂溶性佳且主要阻滯β1受體的藥物,例如美多心安(商品名倍他樂克)。這類藥物分為短效和長效兩種,還有比索洛爾(商品名康可和博蘇)及卡維洛爾(商品名有達利全和絡德)。這些藥物不僅能降低心率,還能降壓、保護心臟,並防止心律失常和心臟事件。只要沒有禁忌症和明顯副作用,患者應該長期堅持使用。
3. 調脂藥:調理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調脂藥,也稱為降脂藥,主要是他汀類藥物。這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並略微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LDL被稱為“壞”血脂,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不穩定,而HDL則有助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被稱為“好”血脂。這類藥物在常用劑量時通常非常安全,常用的有普伐他汀(普拉固)、辛伐他汀(舒降之)和阿託伐他汀(立普妥)。不過,這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可能是發生肌肉病變等,若出現此情況,患者應及時就醫。
4.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這類藥物簡稱ACEI,除了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血壓外,還對防治糖尿病有益。常用的ACEI有蒙諾、瑞泰和雅施達等。其主要副作用是乾咳,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換用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如科素亞、代文和美卡素等。不過,妊娠、血壓過低或腎功能明顯受損的患者不宜使用這類藥物。
總結與建議
以上四類藥物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均應堅持服用。如果患者同時還有心絞痛、高血壓和糖尿病,則應根據具體情況加用相關藥物。總之,既然已經患上冠心病,就應正確對待這一現實。保持心情放鬆,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據具體情況堅持鍛鍊,延年益壽完全是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還應定期檢查,與醫生保持良好的溝通,隨時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