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爾茨海默病應該怎樣治療
對症療法:老年癡呆患者常有精神症狀,可酌情選用抗精神病藥物。如果有興奮躁動、情緒不穩、幻覺妄想等症狀,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使症狀好轉或阻止其惡化。使用時應慎重,用量不宜過大。老年癡呆的治療同時還應注意心理治療,訓練自理生活能力,加強自身的代償能力,改善生活環境。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要多動腦,而且要主動用腦,勤動手,並在動手中用腦,注意調節情緒,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不斷汲取精神營養。
藥物療法:藥物對於老年癡呆的治療除腦血液循環改善劑,腦能量代謝激活劑外,在腦神經傳遞功能改善劑方面還包括神經遞質前體物質、神經遞質合成促進劑、神經遞質分解酶抑制劑、乙酰膽鹼受體激動劑等。
手術治療:神經元移植術已用於老年癡呆的治療,並取得較好療效。動物實驗表明,把富含膽鹼能神經元的隔區腦組織移植到靶區,效果顯著,前景令人振奮,目前亦在積極研究之中。
二、如何有效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要從心理、性格、飲食營養、空氣質量等內外環境因素等方面加強預防。其中心理因素特別重要。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保證心理和精神狀態的平衡。要多動腦,而且要主動用腦;勤動手,並在動手中用腦。注意調節情緒,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不斷汲取精神營養。
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注意鍛鍊身體並持之以恆,並要動靜結合、勞逸結合,如琴棋書畫、垂釣出遊等。對於絕經後的婦女,在更年期早期就要在婦科醫生指導下進行雌激素十孕酮替代治療。雌激素+孕酮替代治療能保護內皮功能,比單獨用雌激素的效果更好。
男性從壯年開始,應在中醫指導下應用適量的滋陰補腎的中草藥(食療或藥療),以增加雄激素分泌。通過調節內分泌激素平衡,保護內皮功能。應用抗氧化劑,諸如銀杏製劑,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藉以對抗氧自由基的堆積。
三、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
1.家族史
絕大部分的流行病學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該病的危險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屬成員中患同樣疾病者高於一般人羣,此外還發現先天愚型患病危險性增加。進一步的遺傳學研究證實,該病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所致。最近通過基因定位研究,發現腦內澱粉樣蛋白的病理基因位於第21對染色體。可見癡呆與遺傳有關是比較肯定的。
2.一些軀體疾病
如甲狀腺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癲癇等,曾被作爲該病的危險因素研究。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史者,患該病的相對危險度高。最近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認爲,除抑鬱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症和偏執性精神病也有關。曾經作爲該病危險因素研究的化學物質有重金屬鹽、有機溶劑、殺蟲劑、藥品等。鋁的作用一直令人關注,因爲動物實驗顯示鋁鹽對學習和記憶有影響;流行病學研究提示癡呆的患病率與飲水中鋁的含量有關。可能由於鋁或硅等神經毒素在體內的蓄積,加速了衰老過程。
3.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指伴有意識障礙的頭部外傷,腦外傷作爲該病危險因素已有較多報道。臨牀和流行病學研究提示嚴重腦外傷可能是某些該病的病因之一。
4.其他
免疫系統的進行性衰竭、機體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喪偶、獨居、經濟困難、生活顛簸等社會心理因素可成爲發病誘因。
四、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有何表現
1.時間和地點錯亂:老年癡呆患者的早期常常會出現迷路現象,甚至在他(她)自己以前比較熟悉的路上也會出現迷路現象,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也不知道怎樣才能回到自己的家。有的不知道當時的年份、月份、日期,甚至當時是什麼季節也不知道了,等等。
2.情緒或行爲改變:老年癡呆患者的早期情緒、行爲變化較明顯,患者的情緒常常不穩定,情緒波動比較快。本來身處比較安靜的環境,在沒有任何刺激、毫無任何原因的情況下表現莫名其妙地哭泣,有的甚至表現非常憤怒,吵鬧、罵人、損物等等。
3.判斷能力下降:老年癡呆患者的早期常常會部分或完全忘記他(她)自己正在做的事,日常比較熟悉家務做事質量明顯下降,比如做飯菜忘了擇、鹽或其它調料忘了放,甚至忘了停火,導致財物受損等等。日常穿着也可能不如以前協調、不如以前恰當,比如同時穿上好幾件襯衫或短袖,或把內衣穿在毛衣的外面,或穿戴不合時令等等。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