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商品推薦
蝦皮精選賣場

七個關於老年人恐病症的真相與應對方法

派網

七個關於老年人恐病症的真相與應對方法

患有疑病症與恐病症的老人,大都是因為兩個主要因素所致:一是思想上過於敏感多疑,二是在精神上無法承受環境的刺激。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往往思慮過度,經常將自身的不適與醫學科普文章中提到的各種疾病“對號入座”,自以為是,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切、緊張和恐懼。

老年人常常因為經常去醫院探望病人或參加追悼會,看到別人的疾患與去世,心中不免產生聯想,覺得別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於是對自身的健康產生懷疑,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老年人在運動後,脈搏稍微加快,就懷疑自己得了心臟病;身體稍微瘦弱,觸摸到肝臟的位置就認為自己可能有肝腫大,繼而懷疑自己得了肝硬化或肝癌等疾病。

這類疑病感是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必然會影響生理機能,削弱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為疾病的侵襲鋪平道路,使得高血壓、冠心病等身心疾病更易發生。而且,一旦真的生病了,尤其是在病痛發作時,往往會產生死亡將至的緊張感;結果越緊張,病情越嚴重,疾病也愈不易好轉。

儘管隨著整個機體功能的減退,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身體疾病的發生率可達60%以上,但確實有一部分老年人本來身體很健康,卻因為看到同齡朋友生病或病逝後,開始覺得自己也出現這痛那痛的情況,固執地認為自己也患上了某種疾病。即使經過檢查未發現異常,他們仍然無法消除疑慮,從而產生恐懼、悲哀等消極情緒,這對工作及家庭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恐病症”。

此外,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病的人較多,家庭中的環境、氣氛不和諧、惡劣的刺激,以及周圍人對自己病情的反應,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可能引起病人惶惶不安,從而產生恐病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老年人的恐病症或疑病症傾向是一種自戀活動,從年輕時期對他人的關注,轉向對自身的過分關心和愛憐。研究表明,老年婦女的疑病觀念顯著多於老年男性。

恐病症的成因

心理醫生提示,老年人的“恐病症”產生有以下幾個原因:

  • 認識能力下降:面對身體素質的每況愈下,許多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仍然抱有過高的期望,期望自己的身體像年輕時一樣強壯。對於生物性衰老和健康狀況的“自然滑坡”認識不足,對一些慢性病未引起足夠重視,往往等到病情明顯後才意識到,這樣就容易產生恐病心理。
  • 社交環境影響:老年人往往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社交環境中,周圍人對健康問題的過度關注或悲觀情緒也會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讓他們更容易產生恐病的情緒。
  • 缺乏自我調適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面對生活變化的能力可能下降,缺乏有效的情緒調節和心理調適能力,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健康問題時更容易感到焦慮和恐懼。

如何消除恐病症

消除恐病症對老年人來說,不僅十分必要,而且也相對簡單,只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定期體檢:中老年人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身體感覺不適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胡思亂想,自作主張隨便服藥。即使確診了疾病,也要正確對待,採取“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積極治療,積極生活。
  2. 參加集體活動: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這不僅能提高生活的質量,還能增強社交能力,減少孤獨感,從而降低恐病的情緒。
  3. 創造良好環境:創造一個歡樂、開闊的生活環境,學會宣泄恐病情緒,做到在思想與精神上放鬆自己,讓生活更加充實。
  4.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情況嚴重,建議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通過心理輔導來釋放壓力,改善情緒。
  5.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均衡,適量運動,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這些都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6. 學習健康知識:老年人可以通過閱讀、參加講座等方式,增強對健康的認識,了解身體的變化,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7. 建立支援系統: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一個支持系統,讓他們在遇到健康問題時能夠獲得情感上的支持。

總結

老年人面對健康問題時,往往因為過度的敏感和恐懼而產生恐病症,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品質,也可能加重潛在的健康問題。了解恐病症的成因,並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是每位老年人及其家人都應該重視的課題。透過定期檢查、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以及尋求專業幫助等方式,可以有效減少恐病症的影響,讓老年人能夠享受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健康的內容,您可以訪問這裡

© 版權聲明
蝦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