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五大風險與注意事項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通常具有抗炎、抗毒、抗過敏、抗休克等多重作用。對於老年人來說,如果他們患有一些皮膚疾病或者輕度的疾病,這類藥物是可以使用的。然而,研究顯示,激素對老年人來說並不是一種可以隨意使用的特殊藥物,必須謹慎選擇。老年人在使用激素時需要特別小心,因為激素的濫用可能會帶來許多危害。
激素的基本認識
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是一種擁有多種臨床用途的常用藥物,適當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因此受到醫生和患者的青睞。但由於激素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當使用的情況,尤其是老年人群體中,激素的濫用問題更為突出。很多老年人在出現腰痠腿痛、發熱頭痛等不適時,便會選擇使用激素來治療。
老年人使用激素的危害
儘管激素在緩解某些症狀方面確實有其獨特的療效,但濫用激素的危害同樣不可小覷。老年人本身就存在多種生理功能的減退,加上機體疾病的複雜性,一旦濫用激素,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危害。以下是老年人使用激素需謹慎的幾個方面:
1. 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可能會出現骨質疏鬆和器官萎縮等現象。由於骨質疏鬆的影響,脊柱可能會出現後凸,站立時髖部和膝部會屈曲,導致身材變短。骨密度的降低在女性中更為明顯。當老年人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時,會促進蛋白質的分解並抑制其合成,造成負氮平衡,從而導致組織水腫和纖維性變,進一步引起肌肉萎縮。
此外,激素還會增加鈣磷的代謝和排泄,抑制成骨細胞的活動,並刺激甲狀旁腺分泌,最終導致骨質疏鬆和肌病、肌痛的發生。因此,對於本身就有生理性老化的老年人來說,激素的使用可能會導致骨折或骨壞死的風險,特別是絕經期的婦女更易受到影響。
2. 腎功能受損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腎功能會逐漸減退,腎重量減輕、皮質變薄、腎竇內脂肪增加等現象時有發生。研究顯示,從25歲到80歲,腎小單位的數量減少了30%至40%。這種變化使得腎小球的濾過率降低,腎功能受損,進而導致低血鉀的情況出現。
許多老年人因為疾病的原因而偏食或忌口,這會影響鉀的攝入和吸收。而激素的使用則可能引起水鹽代謝異常,進一步促使血清鉀的降低,嚴重時可引發肌無力、癱瘓,甚至導致缺鉀性腎病和心律失常。
3. 影響其他慢性疾病
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性支氣管炎、泌尿系感染等,在應用激素時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病情。激素可能導致鈉水的滯留,使原有的高血壓進一步加重;同時,它還會促進糖元異生,對抗胰島素的作用,抑制胰島素分泌,最終導致血糖升高,進而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惡化。
此外,激素的抗炎作用並不具備抗菌效果,會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從而促進原有感染病灶的蔓延和擴散,這種情況往往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容易造成漏診。
4. 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長期使用激素可能會對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激素的使用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的負擔,進而引發心臟病的風險。特別是對於已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激素的使用需要更加謹慎。
5. 免疫系統的抑制
激素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這對於老年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老年人的免疫系統本就較弱,使用激素後,身體對於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會進一步降低,容易導致各種感染的發生,對健康造成威脅。
結論
總的來說,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在治療某些疾病時確實具有顯著的效果,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必須謹慎使用。激素的濫用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包括骨質疏鬆、腎功能受損、慢性疾病惡化、心血管影響以及免疫系統的抑制等。因此,在使用激素之前,老年人應該仔細評估自身的健康狀況,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用藥。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關健康和醫療的資訊,請訪問我們的網站:健康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