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商品推薦
蝦皮精選賣場

4個關於血糖的知識與管理方法

量子襪

4個關於血糖的知識與管理方法

一、血糖的產生與來源

血糖的來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第二,肝臟內儲存的糖原進行分解;第三,脂肪和蛋白質的轉化。血糖的去路則有幾個選擇:首先,血糖會被氧化轉變為能量;其次,血糖可轉化為糖原儲存於肝臟、腎臟和肌肉中;最後,血糖還可以轉變為脂肪和蛋白質等其他營養成分進行儲存。胰島是體內調節血糖濃度的主要器官,而肝臟則負責儲存肝糖元。此外,血糖的濃度還受到神經系統和內分泌激素的調節。

在血液中,葡萄糖被稱為血糖(Glu)。葡萄糖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量的主要來源。正常人體每天需要大量的糖來提供能量,以支持各種組織和臟器的正常運作。因此,血糖必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滿足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求。正常人血糖的產生和利用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這是由於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結果。

二、血糖降低怎麼辦

對於低血糖患者,飲食原則應該遵循以下幾點:

  1. 少吃多餐:低血糖患者最好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每天大約食用6到8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或點心也會有所幫助。此外,應該交替食用不同種類的食物,避免經常食用某一種食物,因為過敏症常與低血糖症有關,食物過敏可能會惡化病情,使症狀更加複雜。
  2. 均衡飲食:飲食應該力求均衡,至少包含50%至60%的碳水化合物(這與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相同),包括各種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種子、核果、穀類、瘦肉、魚、酸乳和生乳酪。
  3. 應加以限制的食物:嚴格限制單糖類的攝取量,儘量少吃精製及加工產品(例如,速食米和馬鈴薯)、白麵粉、汽水、酒和鹽。避免食用糖分過高的水果及果汁(例如,將葡萄汁混合50%的水飲用)。同時,也應少吃通心粉、麵條、肉汁、白米、玉米片和蕃薯。豆類及馬鈴薯可以每週食用2次。
  4. 增加高纖維飲食:高纖維飲食有助於穩定血糖濃度。當血糖下降時,可以將纖維與蛋白質食品搭配食用(例如,麥麩餅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醬)。

三、血糖的正常值範圍

正常的空腹血糖值範圍包括:

  1. 一般空腹全血血糖為3.9~6.1毫摩爾/升(70~11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為3.9~6.9毫摩爾/升(70~125毫克/分升)。
  2. 若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爾/升(120毫克/分升),或血漿血糖≥7.8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則需要進行2次重複測定以診斷糖尿病。

餐後血糖的正常值為:

  1. 餐後1小時:血糖6.7-9.4毫摩爾/升,最多不超過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
  2. 餐後2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
  3. 餐後3小時:第三小時後恢復正常,各次尿糖均為陰性。

對於孕婦而言,血糖的正常值範圍為:

  1. 孕婦空腹不超過5.1毫摩爾/升。
  2. 孕婦餐後1小時:餐後1小時血糖值一般用於檢測孕婦糖尿病,權威數據顯示孕婦餐後1小時不得超過10.0毫摩爾/升。
  3. 孕婦餐後2小時:正常血糖值一般不得超過11.1毫摩爾/升,而孕婦餐後2小時正常血糖值不得超過8.5毫摩爾/升。

四、影響血糖值的因素

日常飲食與控制血糖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日常飲食,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

以下是一些影響血糖值的主要因素:

  1. 水果:血糖高的人應該少吃或不吃水果,因為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澱粉。這些成分在食後消化吸收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迅速升高,對於血糖高的人來說不利。
  2. 主食: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一般以米、面為主,但對於血糖高的人,建議選擇“粗茶淡飯”,即在選擇主食時最好以燕麥、麥片和玉米麪為主。這些主食中含有較多的無機鹽、維生素和豐富的膳食纖維,這些成分對降低血糖有良好的效果。
  3. 蛋白質食物:血糖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適量補充蛋白質,但對於蛋白質的來源要有所講究。最好選擇大豆及其製品,因為大豆中的蛋白質質量高且不含膽固醇,對降血糖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血糖高的人可以考慮用豆製品來替代部分動物性食品,例如肉類等。
  4. 運動:適量的運動能夠幫助降低血糖,因為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對葡萄糖的利用,從而降低血糖水平。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5. 壓力管理:心理壓力會影響血糖水平,因為壓力會導致體內激素的變化,進而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學會放鬆和管理壓力,如進行冥想、瑜伽或深呼吸練習,有助於穩定血糖。
  6. 睡眠質量: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從而影響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確保每天獲得足夠的休息,對於血糖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總結分析

血糖的管理對於維護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了解血糖的來源、正常值範圍及影響因素,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況發生。透過合理的飲食安排、適量的運動及心理壓力的管理,我們可以有效保持血糖在健康範圍內。若想進一步了解血糖管理的相關資訊,請參考這裡

© 版權聲明
喬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