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栓的病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一、靜脈血栓的病因及症狀
靜脈血栓形成病因
(一) 發病原因
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主要可以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感染性血栓多見於急性感染、分娩或盆腔及腹腔手術後。而非感染性血栓則主要是由於血液淤滯所致,這種情況通常會發生在小腿後部的靜脈中。
(二) 發病機制
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機制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小腿靜脈的迴流壓力降低,這會導致血液黏度和血小板數量增加,進而使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當血管受到輕微損傷時,血小板會黏附於損傷部位形成血栓,隨後纖維蛋白的沉著使血栓進一步增大,最終導致血管腔的閉塞,甚至影響到附近或遠離的靜脈。
靜脈血栓形成症狀
根據血栓發生的位置不同,靜脈血栓的症狀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
1. 淺靜脈血栓形成
淺靜脈血栓通常累及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及其屬支,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靜脈曲張的基礎上。主要特徵是血栓形成部位出現疼痛,外觀上可見淺靜脈有發紅的索狀物,並伴有低熱和觸痛,周圍組織可能出現紅腫。這種栓子不易脫落,通常不會引起肺動脈栓塞。另外,遷徙性淺靜脈血栓形成往往是癌症的一個提示性症狀。
2. 深靜脈血栓形成
深靜脈血栓形成根據其部位和病情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
(1) 小腿深靜脈血栓形成
這種情況常發生於小腿部的深靜脈,如脛後靜脈和腓靜脈等,特別是在臥床少動的患者中最為常見,通常在手術後的第二周發生。左側下肢的發病率較高,其特徵性表現為小腿腓部肌肉疼痛和壓痛,活動後疼痛感會加重,尤其是在足背屈時,疼痛會更加明顯。全身症狀一般不明顯,檢查時可見Homan徵,即小腿伸直時,足向背屈時腓腸肌內病變靜脈受牽引而發生疼痛,還可能出現腓腸肌周徑較健側增粗5cm以上。
(2) 髂、股靜脈血栓形成
這類血栓通常是小腿靜脈血栓形成的繼發,然而多數是原發於髂股靜脈。這種情況常見於產後,起病急驟,患肢會出現嚴重的瀰漫性水腫,皮膚溫度升高或略微發紺,淺靜脈擴張,並伴隨著大腿內側的難以忍受的疼痛和沿靜脈特別是股三角區的顯著壓痛,全身症狀一般不重。
深靜脈血栓形成由於侵犯主幹靜脈,會引起靜脈周圍炎,影響鄰近淋巴管或引起動脈痙攣,因此其症狀和體徵較為嚴重。此外,當血栓向上擴展至下腔靜脈時,可能會引起肺動脈栓塞,這有時會成為本病的首發症狀,並可能繼發肺動脈高壓。
二、靜脈血栓的診斷依據
如果最近感到腿部腫脹疼痛,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得了靜脈血栓。那麼,靜脈血栓和普通的腿疼有什麼區別呢?如果真患上了靜脈血栓,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以下是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依據。
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依據
- 突發性患肢腫脹,行走或站立時疼痛加重,並有明顯的手術等創傷史。
- 患肢腫脹變硬,凹陷性不明顯,早期皮膚溫度降低,患肢足背動脈搏動減弱。
- 超聲波檢查發現患髒靜脈有阻塞。
- 當確診為靜脈血栓形成時,根據肢體腫脹範圍,可判斷病變的部位。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保持患肢的保溫,特別是在冬季,需特別保護患肢,保持室內的適宜溫度,避免在缺血狀態下增加組織的耗氧量。
- 飲食上應該清淡,減少食鹽攝入,多攝取纖維素、新鮮蔬菜和水果,還有黑木耳等有助於降低血液黏度的食物。
- 每日進行適量運動,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原則上每天至少要有10分鐘的連續運動。若在步行時出現疼痛,應立即休息,待疼痛減輕後再繼續活動,鼓勵逐日增加活動量。
- 嚴格禁煙,因為煙中的尼古丁會使末梢血管收縮,減少血流,並引起血管內膜變化,導致膽固醇的沉著。
- 遵循醫生的指導用藥,並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 預防和消除潰瘍形成的原因,每日清洗足部,一旦發現潰瘍,應使用刺激性小的液體清洗,並用紗布間隔足趾。如果有濕疹、足癬等情況,應儘早去皮膚科就診。
三、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方法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一種嚴重的血管外科疾病,若不加以重視,可能會造成肢體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儘量做好預防,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方法:
一) 機械預防方法
在一些國家,醫療機構會採用跳板裝置或充氣長統靴,還有電刺激等方式來加速靜脈血流,從而降低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
二) 藥物預防法
藥物預防主要針對血液高凝狀態進行治療,以下是兩種主要的方法:
1. 右旋糖酐
右旋糖酐的預防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 削弱血小板活動,降低血液黏稠性;
② 改變纖維凝塊結構;
③ 增加血栓的溶解性;
④ 具擴容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環。
常用的右旋糖酐有右旋糖酐70(平均分子量7~8萬)和右旋糖酐40(平均分子量2~4萬),可在術前和術中使用,術後再用500ml,然後隔日使用一次,共三次。預防性應用右旋糖酐對婦科手術如經腹部或陰道子宮切除術及矯形外科手術,特別是髖關節手術,能顯著降低血栓形成的發病率;對年齡超過40歲的患者,施行腹部擇期手術時效果不明顯。
2. 抗血小板粘聚藥物
近年來,國外開始使用潘生丁、腸溶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粘聚藥物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了一定效果。一般建議使用潘生丁25mg,每日三次,腸溶阿司匹林0.3,每日三次,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四、靜脈血栓日常保健
靜脈血栓的預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改善生活習慣,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二是注意生活起居,防止已形成的血栓脫落。
靜脈血栓形成後,若局限於小腿靜脈內,血栓可逐漸機化,血流再通,多數不會留下症狀,但少數情況下會向上蔓延至股靜脈或髂股靜脈。這一過程通常是漸進的,不易及時診斷,最終可能發展成慢性下肢靜脈功能不全,造成肢體腫脹不易消退。因為深靜脈瓣膜在血栓形成及炎症過程中受到損害,即使血流再通,重力作用下產生的靜水壓力會使組織內纖維素積聚,導致脂肪結締組織硬化,皮膚出現淤滯性皮炎的變化,甚至出現靜脈淤滯性潰瘍,造成肢體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礙。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容易脫落。若栓子較大,栓塞於左右肺動脈主幹,可能會造成大片肺栓塞,這也常常是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至關重要。
對於年長者、肥胖者及有血栓性靜脈炎病史的患者,應加強預防。鼓勵骨折、外傷及手術後的患者主動活動肢體,進行深呼吸運動以促進靜脈迴流,儘可能早期離床活動。在盆腔及下肢手術時,應輕柔操作,避免損傷血管,術後穿著彈力襪以促進下肢靜脈迴流。對於手術患者,為了對抗術後可能發生的血液高凝狀態,可以使用肝素或右旋糖酐來降低血小板的活動。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以非手術為主。在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並抬高患肢以減輕疼痛,促使局部炎症消退。為防止血栓蔓延,應用肝素及香豆素類藥物進行抗凝治療。為防止血栓引起靜脈功能不全,應在發病早期開始溶栓治療,常用藥物為鏈激酶和尿激酶。
為預防肺栓塞,髂靜脈血栓形成後48小時內可考慮行靜脈血栓取除術。對於病程稍長,血栓不易取除且有肺栓塞危險者,可在下腔靜脈腔內或腔外安置濾栓裝置以防止發生肺栓塞。此外,靜脈結紮術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通過在血栓的上方結紮靜脈,可以有效預防肺栓塞的發生。
五、靜脈血栓的其他注意事項
除了上述的預防和保健措施,還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項需要關注:
1. 定期檢查
對於高危人群,如年長者、肥胖者和曾經有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定期進行靜脈超聲檢查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及早發現血栓的形成,及時進行干預。
2. 穿著合適的鞋襪
選擇合適的鞋子和襪子,避免過緊的鞋襪,這樣可以減少對靜脈的壓迫,促進血液循環。
3. 減少長時間靜坐或站立
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長時間靜坐或站立,若工作需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應定時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總結
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但嚴重的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狀及預防方法對於降低發病率至關重要。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以及及時就醫,我們可以有效預防靜脈血栓的發生,保護自己的健康。如果您對靜脈血栓有進一步的疑問,建議訪問 這裡 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