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關於河北省萬全縣庭院經濟的故事
走進河北省萬全縣城的許多小院,你會發現這裏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果蔬世界”:葡萄架上掛滿了晶瑩飽滿的紫葡萄,葡萄架下是鮮紅圓潤的小西紅柿,四周種着一畦畦的豆角、黃瓜、苦瓜等作物。小院規劃合理,環境優美,置身其中給人一種田園享受。
“別人在網上開心農場種菜,我是在自家的開心農場種菜,別有情趣。”談起眼前的菜園子,年近古稀的馮孝賢老人說。他今年精心伺弄的南瓜碩大無比,喜獲豐收。在種菜中,老馮準備了幾隻塑料桶,接雨水澆灌,爲了省力,他配上高壓水龍頭,一開啓就能噴很遠。目前他正學習借鑑別人的經驗,打算配備一套噴滴灌設備,讓澆灌進入自動化。
近年來,不少老人由平房搬進樓房,陽臺種植又成了他們施展“才能”的陣地,很多人開始在陽臺上培育盆栽西紅柿、盆栽李子等。65歲的張玉科家的果蔬基本上都是盆栽的,五顏六色,前來觀賞的人不少。
馮孝賢、張玉科都是萬全縣老年庭院經濟協會的會員,協會主要爲種植戶提供一些技術指導,目前會員已發展到600多戶,庭院經濟也由單一的種植向種養殖綜合發展,由林果向蔬菜花卉發展,由單純創收向優化生態環境發展,會員庭院經濟累計總產值達到183萬元,曾被全國老齡委授予“老有所為創新獎”。
萬全縣老人在庭院裏和陽臺上種瓜果,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很多老人因此離開了麻將桌,老人們把自己種出的果蔬送給鄰里親朋,大家共享豐收成果,促進了鄰里和睦相處。
3個新故事:庭院經濟的多樣化
除了馮孝賢和張玉科,萬全縣的許多老年人也在積極參與庭院經濟。比如,73歲的李大媽在自家小院中種植了各種香草,如薄荷、迷迭香和羅勒。她不僅自己使用,還將這些香草製作成香草茶,吸引了不少鄰居前來品嚐。李大媽的香草茶受到大家的喜愛,甚至有鄰居主動提出購買,讓她的庭院經濟又增添了一份收入。
此外,68歲的王爺爺則專注於養殖,他在自家的小院中養起了幾隻雞和幾隻鴨,這些小動物不僅提供了新鮮的蛋,還成為了孫子們的玩伴。王爺爺的孫子們經常來幫忙餵飼,這不僅增進了家庭感情,也讓孩子們學會了動手和負責任。
還有一位年輕的退休教師,名叫劉阿姨,她在陽臺上開設了小型的家庭農場,並開始教導附近的小朋友們如何種植和照顧植物。她開設的“農場課程”不僅讓孩子們學習到農業知識,還讓社區的居民更加團結,大家一起分享學習的樂趣。
總結分析
從馮孝賢、張玉科到李大媽、王爺爺,萬全縣的庭院經濟展現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這些老年人不僅在自己的小院中找到了生活的樂趣,還通過種植和養殖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庭院經濟不僅僅是經濟收入的提升,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隨著庭院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參與其中,這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進了鄰里之間的和睦關係。這樣的經濟模式值得更多地推廣,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找到快樂和成就感。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庭院經濟的資訊,可以訪問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