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的保健與長壽的關係:從十歲到百歲的全方位保健法
腎是人的元氣所在,一定要多加保護強固,才能有益身體健康。人體的生長與衰老,與腎氣的旺盛與虛衰密切相關。腎強是生命旺盛的體現,而腎虛則是疾病多發的主因。你知道腎對我們的身體有多重要嗎?
尋求良好的延年益壽之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無疾而終的目的,一直是人們的美好願望。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腎與人的壽命有著密切的關係。腎衰是機體老化的根源,只有通過補腎,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年齡與腎氣的變化
古人指出,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跑。二十歲時,血氣開始盛,肌肉方長,因此喜歡快步走。三十歲時,五臟大定,肌肉堅固,故好慢步。四十歲時,五臟六腑皆大盛已平定,故好坐。
五十歲,肝氣開始衰退,視力也開始模糊。六十歲時,心氣衰退,容易感到憂愁,血氣懈怠,因此喜歡臥床休息。到了七十歲,脾氣虛弱,皮膚開始乾燥。八十歲時,肺氣衰退,言語也變得不清晰。九十歲時,臟腑經脈空虛。到了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由此可見,人體的生長與衰老,與腎氣的旺盛與虛衰密切相關,而補腎之法正是延年益壽的關鍵。因此,“腎氣盛則壽延,腎氣衰則壽夭”這句話是有其道理的。
年過四十,補腎養陰
衰老往往是陰氣減退的結果。陰氣主要指肝腎的精血,若精血不足,則易引起老年陰虛的症狀。因此,延年益壽的方法應重視補腎養陰。
如何補腎呢?臨床上常選用熟地黃、枸杞子、何首烏、桑椹、墨旱蓮、女貞子、玉竹、黑芝麻等藥材,以及中成藥如補腎益壽丸、二至丸等。對於兼有消瘦、五心煩熱、尿黃便幹、眩暈耳鳴、失眠多夢等陰虛體質者,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這些都是經濟實惠的選擇。
年過半百,滋水涵木
隨著年齡增長,腎氣開始衰退,肝臟等臟器的功能也逐漸衰退。中醫認為“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肝屬木,腎屬水,水能生木,若腎水枯竭,則無法滋養肝木,導致肝腎同衰,因此,益壽當補腎養肝並用。
常用藥物有女貞子、山茱萸、五味子、墨旱蓮、何首烏、桑椹、懷牛膝、杜仲、覆盆子、狗脊、菟絲子等。這些藥物能夠有效補肝腎,養血生精,聰耳明目,延年益壽。
花甲之年,水火互濟
心臟的健康與腎臟密切相關,腎衰則血枯而心脈敗。心屬火,主血脈,腎屬水,主藏精。在正常情況下,精血互生,水火互濟。腎水能上濟於心,心火則下降於腎,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則安康。否則,疾病易生,身體也會加速衰老。
因此,益壽宜用補腎養心的方法,如使用龍眼肉、柏子仁等。根據《神農本草經》,前者“久服強魄聰明,輕身不老”,後者“安五臟益氣,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輕身延年”。
人生七十,補腎培土
脾為後天之本,腎屬水,為先天之本。兩者在生理上互相滋生,病理上互相影響。在人體衰老的過程中,脾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脾胃虛弱,後天無法滋養先天,則會導致腎元虛弱,加速衰老的發生。
如何補腎呢?可以使用紅參、珍珠、靈芝、制首烏、枸杞子、淫羊藿、黃精、丹蔘、甘草等,這些藥材能夠補腎益氣,調節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延緩衰老。
八十之人,滋腎潤肺
老年人活動時可能會氣喘,生病時則會咳嗽,這多與肺腎兩臟功能的失調和衰退有關。肺屬金,腎屬水,金能生水。若肺陰充足,則能將精氣輸送至腎,補充腎陰,保證腎功能旺盛。
八十歲時,肺氣衰退,身體也隨之衰弱,肺功能會嚴重下降。此時可以通過滋腎潤肺的方法來延緩衰老。如枸杞滋腎潤肺,山藥補肺固腎,五味子則能補腎益氣、生津斂肺止咳,薏苡仁則健脾補肺等;或使用黃芪膏、參蓮飲等,這些都具有補肺益腎的效果。
年過九十,調腎氣
年過九旬,腎氣即將枯竭,經脈空虛,人體會出現腰膝痠軟、怕冷多病等腎元不足的症狀。
如何補腎?可以使用壯陽的藥物,如鹿茸、巴戟天、淫羊藿、肉蓯蓉、蛤蚧、紫河車等,這些都能補陽抗衰老。也可以用熟地黃、山茱萸、肉蓯蓉、懷牛膝各15克,水煎取汁,燉排骨,加入蔥姜和各種調料,經常食用這些湯品。
總結分析
總之,由於腎與人的壽夭存亡密切相關,在衰老過程中,隨著機體陰陽、氣血、精、津液的盛衰虛實變化,腎及脾、心、肺、肝四臟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補腎益壽理應在標本兼顧、綜合調理的基礎上,施以調補之法。如此,方能達到健康長壽,實現“度百歲乃去”的理想。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腎臟保健的知識,歡迎訪問 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