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不良情緒容易導致和加重許多疾病的產生。人在不同情緒狀態下,機體會自主產生生化改變,並且刺激腦部各部位,引起器官功能的變化。一些不良情緒甚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因此,這些情緒有時會導致人生病,或加重病人的病情。
生理和心理學研究認為,應激狀態會使人的抵抗力降低,從而易於罹患疾病。正如一句話所說:“一切頑固的憂愁和焦慮,可稱為不良情緒,這種情緒強烈且長期存在,足以給疾病大開方便之門。”美國專家研究表明,因情緒緊張而患病者,佔門診病人的76%。近代國內外的研究也證明,情緒在一些軀體疾病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人的疾病狀態反過來也可引起情緒變化,兩者互為因果。
1. 不良情緒與癌症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長期壓抑和不滿的情緒,如抑鬱、悲哀、恐懼、憤怒等,均容易誘發癌症。心愛的人突然死亡或失去安全保障,也可能成為癌症發生的誘因。
情緒與癌症的治療效果以及癌症的複發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繫。愉快的情緒有利於癌症的治療,而悲觀、絕望的情緒則往往使癌症加劇。對子宮頸癌患者的對照研究顯示,在相同抗癌治療條件下,對疾病持正確態度和情緒良好的患者,其療效較高,生命的延續日期也較長;而對癌症持焦慮、恐懼、悲觀情緒的患者,其病情則迅速惡化並很快死亡。
2. 不良情緒與高血壓病
血壓對情緒的變化極為敏感,情緒狀態的改變可以引起血壓和心率的變化。憤怒、仇恨、焦慮、恐懼、抑鬱等情緒可使血壓升高,尤其是憤怒、焦慮和仇恨與血壓的關係最為密切。有研究認為,被抑制的敵視情緒可能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根據232例高血壓患者的研究發現,其中58.7%的患者病前有急躁易怒、要求過高的特點。如果處於長期而反覆的過度緊張,或在強烈的情緒激動狀態下,則容易發展為高血壓病。例如,消防隊員較易罹患高血壓病,而醫學院學生中,畢業班的高血壓患病率是低年級學生的3倍。
3. 不良情緒與心臟病
心臟和血管對情緒反應最為敏感。反覆而持續的不良情緒,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有焦慮、恐懼、憤怒、悲哀情緒的人,其冠心病發病率或複發率較高。許多研究發現,高度焦慮者的心絞痛發病率是低焦慮者的2倍,而有焦慮、抑鬱情緒的人,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顯著增高。
憤怒、焦慮、驚恐以及其他情緒突變都容易導致突然死亡(猝死)。許多冠心病患者就是在不良情緒刺激下,導致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發作,甚至死亡。
4. 不良情緒與胃腸疾病
消化系統是對情緒反應的敏感器官。情緒與胃腸的功能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繫。人在恐懼或悲痛時,胃粘膜會變白,胃酸停止分泌,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慮、憤怒、怨恨時,胃粘膜會充血,胃酸分泌增多,長期如此可導致胃潰瘍。
有研究證明,動物因受焦慮、恐懼、不安、緊張情緒的持續影響,幾乎都患了胃潰瘍。可見不良情緒對胃腸疾病的發生有很大的作用。
5. 不良情緒與免疫系統
不良情緒還會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長期的壓力和焦慮會使人體內的皮質醇水平上升,而這種激素的增高會抑制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導致身體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襲。
研究發現,情緒低落的患者,白血球的數量和活性都會受到影響,這意味著他們的免疫系統變得脆弱,抗病能力下降。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對於增強免疫力和抵抗疾病至關重要。
6. 不良情緒與生活質量
不良情緒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會對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情緒不佳的人往往會感到疲憊、缺乏動力,並且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現不佳,這些都會導致生活滿意度下降。
此外,持續的負面情緒也可能導致社交障礙,影響人際關係,從而進一步加重情緒問題。因此,學會調節情緒,保持積極的心態,是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方法。
總結分析
綜上所述,不良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從癌症、高血壓、心臟病、胃腸疾病到免疫系統的功能,都受到情緒狀態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情緒的管理,學會釋放壓力,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正如俗話所說:“笑一笑,十年少”,保持愉快的心情,對於健康長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心靈和身體健康的資訊,歡迎點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