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商品推薦
蝦皮精選賣場

年關養生秘訣:五大保健品與藥物衝突的隱藏風險,你知道多少?

派網

年關養生秘訣:五大保健品與藥物衝突的隱藏風險,你知道多少?

隨著年關的到來,家庭聚會和探望老人的活動逐漸增多,許多家庭會選擇在這個時期贈送保健品或補品來增強老人的健康。然而,許多老人可能在服用的同時也在服用藥物,這就引發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些保健品是否會與藥物相互作用,影響老人的健康?本文將深度解析五種常見的保健品與藥物的潛在衝突,並提供專家的建議,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安全的選擇。

人參與抗凝劑:小心流血風險

人參、當歸和銀杏等中藥材在保健品中經常出現,因為它們具有良好的滋補作用。然而,這些藥材的“益氣活血”特性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對老人造成危險。尤其是當老人正在服用抗凝劑如阿司匹林或華法林時,這類中藥可能會提高出血的風險。根據專家提醒,銀杏若與某些止痛藥一起使用,還可能導致腦出血的風險。一位著名醫生指出,若老年人正在服用抗凝劑,應避免服用上述中藥,或至少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此外,維生素E也是一種需謹慎使用的補品,因為它可能會與阿司匹林同時服用後增加出血的風險。維生素K的攝取則更需小心,特別是對於正在服用華法林的患者。維生素K的豐富來源包括獼猴桃、豬肝和菠菜等食物,這些都應該盡量避免,以降低藥物療效受到影響的可能性。

鈣劑與強心藥:心臟病患者的警惕

隨著年齡增長,心臟病成為老年人的常見健康問題。許多長期心臟病患者需要服用強心藥如洋地黃來穩定心臟功能,但在此同時,鈣劑的補充也成為了不少老人的選擇。然而,專家表示,長期同時使用鈣和維生素D的補品可能會增加洋地黃中毒的風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的心血管專家王吉雲副主任醫師指出,若老年人骨質疏鬆非常嚴重,必須補鈣,應在醫療監測下進行,以確保血鈣水平的穩定。

此外,專家建議,對於鈣的補充,應更具個體化,盡可能通過食療進行,例如增加牛奶和豆製品的攝入。這樣不僅能補充鈣質,還能減少不必要的藥物相互作用風險。

維生素D與抗潰瘍藥:消化道安全守護者

對於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老年人來說,抗潰瘍藥的服用是日常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過量攝取維生素D可能會導致高鈣血症或高鎂血症,對腸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專家建議,正在服用抗潰瘍藥的患者應特別注意維生素D的攝入量,並定期監測相關指標,以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同時,飲食中要注意調整,避免食用過多的高鈣、高鎂食物,從而降低並發症的風險。

大蒜和生薑:不可與感冒藥同用的真相

在寒冷季節,許多人傾向於食用大蒜和生薑等“抗病毒”食品,期望能提高免疫力,抵抗感冒。然而,專家指出,這樣的搭配卻可能適得其反,降低中藥感冒藥的療效。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楊文華主任醫師表示,這些中成藥主要是疏風解表、清熱解毒,而大蒜和生薑卻屬於辛溫的食材,與中成藥藥性相反,可能會降低其療效。

因此,感冒患者在選擇保健食品時,應避免將這些辛溫之物與感冒藥物同時使用,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蛋白粉與抗過敏藥:過敏患者的飲食禁忌

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蛋白質粉成為許多老年人日常飲食中的常見補品。然而,對於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如過敏性鼻炎和濕疹,過量攝入蛋白質,尤其是富含組氨酸的蛋白質,可能會導致過敏症狀的加重。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的藥學部主管藥師徐小華提醒,正在服用抗過敏藥的人,應控制蛋白質的攝入,並儘量避免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如海鮮、乳製品等。

此外,某些藥物如奎寧、維生素B1及酒精等還可能促進組胺的釋放,進一步影響抗過敏藥的效果。因此,老年人在服用任何保健品或藥物時,應仔細了解其成分和潛在的副作用,並在必要時諮詢醫生的建議。

總結

在年關的聚會中,老人們對保健品的需求逐漸增加,但對於有正在服用藥物的老人來說,這些保健品的使用必須謹慎。了解保健品與藥物的潛在相互作用,能更有效地保護老人的健康。專家強調,雖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少量的保健品不會顯著影響藥物療效,但特定人群仍需加倍小心,並娛樂式地安排服藥時間,最好能間隔2小時,以降低風險。

未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了解保健品與藥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將更加深入,醫療專業人員也會提供更多的建議,幫助老人們更安全地使用保健品。在此,我們鼓勵讀者持續關注這一領域的最新資訊,並與醫療專業人士保持良好的溝通,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進一步的資訊和資源可以參考 這裡

© 版權聲明
蝦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