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黎明現象:四大危害與八種預防食物
一、糖尿病黎明現象的危害
首先,糖尿病患者在經歷黎明現象後,如果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並且沒有及時前往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則很可能會出現血管病變的情況,尤其是下肢血管受到的損害最為嚴重。根據調查顯示,許多經歷糖尿病黎明現象的患者,其下肢血液循環會出現障礙,經常感到下肢有異常疼痛,甚至皮膚顏色也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等情況。在此,特別提醒廣大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下肢血液循環變差的症狀,必須及時處理,因為疾病若進一步加重,則有可能導致患者殘疾。
其次,糖尿病黎明現象會使患者的血液循環問題持續加重。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感到下肢疼痛後,即使通過休息也無法得到緩解。此外,當下肢的皮膚出現潰瘍時,癒合的難度會相對較高。專家指出,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足背動脈搏動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並且下肢的毛髮生長也會停止。當患者的腿部下垂時,皮膚可能會出現青紫現象,並且腿部容易感到寒冷。
二、出現黎明現象應該怎麼辦
所謂“黎明現象”,是指在凌晨3時出現高血糖,並且早餐前仍然高血糖,簡單來說就是“高後高”現象。這主要與機體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拮抗激素(如生長激素、皮質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以及胰島素抗體的產生有關。在這些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導致血糖無法被充分利用,進而出現高血糖的情況。
那麼,當出現黎明現象時,應該怎麼辦呢?糖尿病專家指出,臨床上,黎明現象主要見於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也可見於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是否接受胰島素治療。
首先,這些患者在堅持一般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餐次(每日可安排4~5餐)。同時,在晚上臨睡前的一個小時左右,應加餐一次,可以少量食用一些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食物,例如一杯牛奶、一小碗稀飯或幾片面包等。這樣可以幫助提高患者夜間胰島素的分泌量和敏感性,從而避免出現糖尿病“黎明現象”。
其次,患者在常規服用降糖藥的同時,建議在晚餐前或臨睡前再加用一次胰島素。通常的方法是:中青年患者可於晚餐前注射6~8個單位的胰島素,而老年患者則可於臨睡前注射4~6個單位的胰島素。胰島素的選擇應以速效、作用時間短的劑型為宜。
三、引起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1. 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型糖尿病。特別是腹型肥胖者,其機理主要在於肥胖者本身存在著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症,而高胰島素血症會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親和力降低,造成胰島素作用受阻,誘發胰島素抵抗。這樣一來,胰島β-細胞需要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進而引發高胰島素血症,形成糖代謝紊亂與β-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循環,最終造成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誘發2型糖尿病。
2. 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後發病的。這是因為病毒進入機體後,會直接侵及胰島β-細胞,造成大量破壞,並抑制β-細胞的生長,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引發I型糖尿病。
3. 飲食結構:不論在我國還是在西方,人們的飲食結構普遍以高熱量、高脂肪為主。過多的熱量攝入會超過消耗量,導致體內脂肪儲積,引發肥胖。此外,高脂肪飲食會抑制代謝率,使體重增加而肥胖。長期食用肉類的人群,其糖尿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常年素食者,這主要與肉類中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質熱量較高有關。
4. 精神神經因素:在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的影響是近年來中外學者普遍認同的。由於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及心理壓力,會導致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且與胰島素對抗。長期大量釋放這些激素,必然會導致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造成高血糖,進而引發糖尿病。
5. 自身免疫: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發現多種自身免疫性抗體。當病毒等抗原物質進入機體後,會使內部免疫系統功能紊亂,產生針對胰島β-細胞的抗體物質,這些抗體物質會直接損害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缺乏,最終引發糖尿病。
6. 活動不足:體力活動可以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從而幫助緩解高胰島素血症的情況。
四、預防糖尿病降血糖的8種食物
- 苦瓜:味道極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暑、清肝明目、解毒的功能。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苦瓜含有苦瓜甙、5-羥色胺、穀氨酸、丙氨酸及維生素B1等成分,能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南瓜: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的功能。研究發現,南瓜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降低血糖。
- 洋蔥:味甘、辛,性微溫,具有健胃、增進食慾、行氣寬中的功效。經常食用洋蔥,既可充飢,又能降糖治病。
- 黑木耳:含有木耳多糖、維生素、蛋白質及多種礦物質,其中木耳多糖具有降糖效果。實驗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 紫菜:含有豐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紫菜多糖能顯著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於飯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
- 魔芋:一種低熱量、高纖維素的食物,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後血糖升高。
- 麥麩:味甘,性平、偏涼,除充飢、補充營養外,也可養心安神。可用麥麩、麪粉按6:4的比例,拌和雞蛋,製作成糕餅,作為糖尿病患者的正餐或加餐食品。
- 豬胰:性平,焙乾研成粉末,長期服用對降血糖及維持血糖穩定有明顯療效。
五、其他有助於控制血糖的生活習慣
除了食物的選擇,糖尿病患者還應注意以下幾種生活習慣,以幫助控制血糖:
- 定期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可以幫助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 保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調節身體的代謝,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
- 定期監測血糖:定期檢測血糖水平,及時調整飲食和藥物,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六、總結
糖尿病的黎明現象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不少危害,因此及早識別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至關重要。通過合理的飲食、定期的運動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同時,了解引起糖尿病的各種因素,從源頭進行預防,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希望每位患者都能積極面對,保持良好的心態,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合適的治療和預防方案。更多資訊可以參考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