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商品推薦
蝦皮精選賣場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狀與檢查:10個關鍵要點

派網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狀與檢查:10個關鍵要點

一、哪些是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症狀

  1. 間歇性跛行:早期糖尿病足由於供血不足,導致下肢乏力、麻木、勞累及疼痛,休息後可緩解。
  2. 感覺異常:手足麻木、刺痛、燒灼感,嚴重時可能會喪失感覺。
  3. 足下垂顏色變化:足下垂時,微血管擴張,動脈血壓低,血流緩慢,皮膚較薄呈紫紅色,若將下肢抬高30~60秒,足背面會明顯蒼白。
  4. 骨骼、肌肉變化:肌肉萎縮,可能出現弓形足或爪狀趾,骨質脫鈣、骨質破壞等情況。
  5. 休息痛,夜間痛:下肢缺血加重時引起休息痛,心臟輸出血量減少,夜間疼痛加劇。
  6. 皮膚表現:營養不良導致皮膚乾燥、無汗、變脆而無彈性、變薄、蒼白。

糖尿病患者絕不可忽視糖尿病足的併發症,因為許多人因為未能及時治療而導致截肢,最終造成終身殘疾。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積極進行治療,以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二、糖尿病足該做什麼檢查

  1. 足體檢查:應進行雙下肢膝關節以下部分的徹底檢查,每年至少一次,對高危人群應更頻繁檢查。
  2. 缺血檢查:抬高下肢30-60秒後,足部皮膚會顯著蒼白,肢體下垂後中部呈紫紅色,靜脈充盈時間過長則表示供血不足。
  3. X線檢查:可檢查動脈壁鈣化、骨質疏鬆、骨髓炎及骨關節病變等。
  4. 下肢動脈觸診:檢查國動脈及足背動脈,糖尿病足患者可能有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5. 微循環檢查:通過顯微鏡觀察手指甲皺的微循環變化,電生理檢查可早期發現周圍神經病變。
  6. 全面的神經學檢查:包括反射、運動和感覺功能的檢查。
  7. 動脈造影:了解下肢血管病變範圍及血流分佈,但此法較為創傷性。
  8. 超聲檢查: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可直接觀察血管情況,無創傷性且準確性較高。
  9. 皮膚灌注壓和經皮氧分壓的測定:可用來確定截肢術後癒合的潛力。
  10. 皮膚溫度測定:在適宜的室溫下測量皮膚溫度,異常的溫度變化可能提示血管病變。

三、患上糖尿病足的因素

  1. 神經病變: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縮,導致各種足部畸形。
  2. 代謝因素:血糖控制不良會增加糖尿病足的風險。
  3.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會影響皮膚的營養血流,導致潰瘍形成。
  4. 血管損傷和閉塞:導致組織抵抗力降低,微小創傷易感染。
  5. 既往足部潰瘍或截肢史:這是糖尿病足的獨立危險因素。
  6. 吸菸:吸菸會加重周圍血管疾病,增加糖尿病足的風險。
  7. 長期高血糖狀態:會導致血管變硬、變脆,供血不足。
  8. 其他因素:如年齡、肥胖、精神社會狀況不佳等均與糖尿病足的發生有關。

四、糖尿病足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1. 預防外傷: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穿鞋時應逐步適應,避免赤腳行走。
  2. 保持足部清潔:用中性肥皂和溫水清洗足部,保持乾燥,適度使用潤滑乳液。
  3. 選擇合適的鞋襪:鞋子應輕巧、柔軟,襪子應選擇鬆軟、透氣的材料。
  4. 促進血液循環:適度運動,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寒冷環境。
  5. 及時治療足病:對於任何小傷口應立即處理,若無法癒合應及早就醫。

五、糖尿病足的心理影響

糖尿病足不僅影響身體健康,還可能對患者的心理造成負擔。許多患者因為擔心病情惡化而感到焦慮,甚至出現抑鬱情緒。這種心理狀態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患者需要積極尋求心理支持,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心理輔導的幫助。

六、糖尿病足的飲食建議

合理的飲食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至關重要。應選擇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食物,並保持均衡的營養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並適量攝取全穀類食物。定期監測血糖,根據自身的血糖水平調整飲食計劃,並遵循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

七、糖尿病足的運動建議

適度的運動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運動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控制血糖水平。建議患者選擇低強度的運動,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同時,患者應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並在運動前後檢查足部狀況,避免造成傷害。

結論

糖尿病足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的健康問題,及早識別早期症狀並進行必要的檢查和治療至關重要。患者應定期檢查足部,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積極控制血糖,這樣才能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同時,心理健康和飲食、運動的管理也是糖尿病足患者不可忽視的部分。了解這些關鍵要點,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如需進一步了解糖尿病足的相關資訊,請訪問 這裡

© 版權聲明
蝦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