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原因、症狀及預防:你需要知道的五個要點
一、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通常,疾病的出現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糖尿病更是這種現象的典型代表。隨著現代工作壓力的加大,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許多人患上了糖尿病。這些活生生的現實案例,必須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能夠更加全面地防範糖尿病,就必須要知道患上糖尿病的原因。下面就讓我們來介紹一下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
1、遺傳因素
許多糖尿病患者幾乎都是由於遺傳因素而引起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病人更顯突出。如果夫妻兩人都是糖尿病患者,那麼他們所生下來的孩子有一半的機會會患上糖尿病。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有糖尿病,雖然小孩不一定會得糖尿病,但會成為糖尿病基因的攜帶者,這樣他所生的孩子的患病率也會相對較高。
2、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因素
除了遺傳因素外,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還來自於病人平時的不良習慣和一些其他的生活因素。比如年輕時過度操勞,導致身體機能受損,或是先天不足後天又失去平衡,甚至未老先衰,以及肥胖等問題。體內脂肪堆積過多,會干擾心臟、腎臟、肺臟、肝臟和血管的正常功能,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胰腺功能衰竭,進而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二、糖尿病有什麼樣的症狀
相信大家對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三多一少”應該有所了解,但實際上很多患者的這些症狀並不明顯,許多患者在體檢、住院或是因其他症狀就醫時才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其實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有很多蛛絲馬跡,只要留心注意,糖尿病的早期症狀還是有跡可循的。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糖尿病症狀:
1、傷口的癒合能力下降
由於局部循環和代謝障礙,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比普通人更難癒合。特別是在外科手術後,傷口恢復不佳,容易反覆感染,甚至可能發展為難以癒合的潰瘍,尤其在四肢部位特別明顯。
2、眼皮會變得下垂
糖尿病可能導致動脈硬化,造成供應動眼神經的小血管缺血,從而引起眼皮下垂的情況。
3、尿液變得粘稠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糖分,排尿後如果尿液溅到便池外,會有黏黏的感覺。
4、沒精神,整天打鼾
研究表明,常打鼾的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5倍以上;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有23%以上的人同時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5、面紅如關公
雖然典型糖尿病人在發病前後面色並無異常,但有調查發現,許多隱匿性糖尿病患者的面色較紅,有89.5%的患者呈不同程度的面色發紅。
6、關節疼痛不止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之間,肩周炎的發病率分別為19%和3%,這表明糖尿病與肩周炎的發生有顯著的相關性。專家認為,這是因為高血糖容易損傷小血管壁,從而影響血液供應,導致局部腫脹。
7、喫完飯很快又會餓
有些人剛吃飽飯沒多久就會覺得飢餓難耐,這可能是由糖耐量異常引起的。如果不重視及時治療,可能發展成糖尿病。
三、糖尿病有什麼樣的危害呢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們的食物加工越來越精細,卻導致飲食結構趨於不合理化。這種高水平的生活也催生了糖尿病這樣的“富貴病”。根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且數量正以每天至少增加3000的速度不斷刷新。以下是糖尿病可能帶來的一些危害:
1、腎臟功能受到影響
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會導致腎小球微循環濾過壓異常升高,促進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
2、心腦血管受到危害
心腦血管併發症是糖尿病致命性的併發症。這類危害主要表現為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的粥樣硬化,以及小血管內皮增生和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變。
3、周圍血管難逃厄運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升高,容易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導致局部組織對損傷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
4、物質代謝也慘遭影響
糖尿病對物質代謝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導致糖代謝嚴重紊亂,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甚至出現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極高,需緊急救治。
5、神經系統受損
長期高血糖會導致神經損傷,出現周圍神經病變,引起手腳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6、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較弱,容易感染,且傷口癒合能力差,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各種感染時的風險增加。
四、應該如何來預防糖尿病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糖尿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多人一聽見糖尿病這個詞就會覺得特別的頭疼,覺得自己的生活從此就沒有了希望。其實不然,杜絕糖尿病應該從日常生活做起,最大限度地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方法:
1、減肥
即使你非常肥胖,但只要體重減輕5%,患上糖尿病的幾率就會下降70%。
2、中年人關注血糖
血糖指數在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內最易發生糖尿病。建議45歲後、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高膽固醇、高血壓的人,應定期檢查血糖。
3、適當的睡眠
睡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的風險會翻番;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3倍。
4、喫肉前先喫醋
在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可以喝兩勺食醋,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果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
5、選擇高纖維的食物
選擇標記著高纖維的食物,能確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纖維,這樣可以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壓以及中風的風險。
6、保持良好的心態
壓力過大會影響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導致血糖升高。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適度放鬆,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7、定期運動
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能有效幫助控制體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總結分析
糖尿病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了解其原因、症狀及危害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應對。通過改變不良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的風險。希望大家能重視糖尿病的預防,從日常生活入手,讓健康伴隨我們的每一天。若想獲得更多有關健康的信息,歡迎訪問 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