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商品推薦
蝦皮精選賣場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與運動:8個飲食建議與10個治療禁忌

派網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與運動:8個飲食建議與10個治療禁忌

一、糖友們怎麼吃才好

1. 無糖糕點要控制

雖然無糖糕點不含蔗糖,但糕點是用澱粉製作的,同樣會產生熱量,因此不能隨便多吃。糖尿病患者應該避免食用糖(如白糖、紅糖、葡萄糖、水果糖、麥芽糖、奶糖、巧克力、蜂蜜)以及含糖類產品(如蜜餞、水果罐頭、各種含糖飲料、含糖糕點、果醬、果脯)。這些食品會迅速提高血糖水平,直接加重病情,干擾糖尿病的治療。

2. “多吃肉、少吃飯”並不科學

有些人認為肉類是蛋白質,飯才是糖,因此多吃肉不會引起血糖升高。其實不然,肉類在體內也會轉變成糖。糖尿病患者在春節後每日膽固醇攝入量應小於200毫克,應限制動物性脂肪及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攝入,少吃油煎、炸食物以及豬、雞、鴨、內臟等食物。

3. 進餐定時定量

雖然春節期間可能吃了不少好東西,但仍需注意進食規律,每日至少進食三餐,且要定時、定量。糖尿病患者兩餐之間應間隔4-5小時。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或易出現低血糖的患者,應在三次正餐之間加餐2-3次,可以從三次正餐中拿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這是防止低血糖的有效措施。

4. 菜餚少油少鹽

糖尿病患者應選擇少油少鹽的清淡食品,菜餚烹調多用蒸、煮、涼拌、涮、燉、滷等方式。烹調時應選擇植物油,儘量減少赴宴。在宴會上也要儘量按照平時在家吃飯時的量和食物搭配來選擇飯菜。

5. 節後還應警惕低血糖

專家指出,假日期間,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比較注意,反而引起低血糖的患者增多。使用降糖藥的同時,如果不及時攝入適量的食物,會誘發低血糖。此外,許多人誤以為只喝酒不吃菜對血糖沒有影響,實際上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調節功能差,加上大量飲酒會抑制肝臟產生葡萄糖,容易使空腹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尤其是在服用藥物和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者,這種危險性更大。

6. 低血糖症狀不容忽視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調節作用受損,尤其是老年人,低血糖的症狀如飢餓無力、心慌、出冷汗、手抖等不明顯,反而是神志改變如嗜睡、發呆、意識模糊等症狀更為明顯,因此常常被誤診。然而,低血糖對老年人的危害極大,其危害性不亞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若低血糖昏迷持續6小時以上,腦細胞將受到嚴重的不可逆損害,導致永久性腦功能障礙或死亡。因此,家人一定要關注老年人的低血糖情況。

7. 假期也要持續控制血糖

許多糖尿病患者平時對自己要求嚴格,血糖控制得不錯,一到節假日就會放縱自己,這其實是錯誤的。血糖控制也應做到無假期,24小時、7天都要堅持“管住嘴、邁開腿”的健康方式。

二、控糖高手的7個食療

控糖不是不敢吃,而是學會聰明地吃。以下是7種飲食建議,適量使用對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幫助,值得收藏。

1. 生薑-調節血糖代謝,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每天不超過10克為宜。生薑有發散風寒、化痰止咳的作用,含有的薑黃素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質代謝紊亂,激活肝細胞,對糖尿病性脂肪肝有益。推薦吃法:生薑可生食或熟吃,搭配海鮮、水產品類食材入菜最為適宜。

2. 大蒜-提高葡萄糖耐受量,促進胰島素分泌

每天3瓣。大蒜有明顯的降低血脂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大蒜中的蒜素等化合物能增加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從而提高人體葡萄糖的耐受量,有降低血糖水平的功效。推薦吃法:大蒜可與各式菜餚搭配炒食或生食;熟吃可降低辛辣氣味,適合與動物性食材搭配食用。

3. 食醋-抑制血糖上升

每天20毫升為宜。醋中的有機酸能促進糖在體內的代謝,增強糖耐量降低者的胰島素敏感性。推薦吃法:醋適合與菜餚搭配使用,可以增強食慾,與肉類菜餚還能起到解膩的作用。

4. 咖喱-改善脂肪代謝紊亂的發生

每天20克為宜。咖喱中含有豐富的薑黃素,這種物質有助於調節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質代謝紊亂。推薦吃法:咖喱適合與動物性食材,如雞肉、牛肉搭配燉食。

5. 橄欖油-改善脂肪代謝和血糖峰值

每天25克為宜。橄欖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質代謝和血糖高峰值,適度控制血糖水平。推薦吃法:可在製作涼拌菜時適量使用,是適合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油。

6. 綠茶-預防糖尿病並發動脈硬化

每天5~8克為宜。綠茶中的兒茶酚可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含量,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同時能減緩腸內對糖的吸收,有效抑制餐後血糖的波動。推薦吃法:綠茶可沖泡飲用,亦可入菜,能增進食慾,增香解膩。

7. 紅茶-平緩餐後血糖值的上升

每天15克為宜。紅茶中所含的多酚類物質能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控制餐後血糖的升高。推薦吃法:可適量沖泡飲用,但注意忌添加蔗糖,不宜沖泡過濃。

三、糖尿病治療十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這種被稱作“富貴病”的疾病,近年來也找上了普通人。但很多糖友還沒有認識到糖尿病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下面讓我們來了解糖尿病治療中的十忌,幫助更好地管理病情。

一忌:一曝十寒,跌宕起伏

糖尿病患者對自己的空腹、餐後血糖情況要清楚,因此定期測量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然而,許多患者平時不定期監測,服藥又隨意加量或減量,導致血糖忽高忽低。長期如此,身體總處於應激狀態,胰島β細胞功能必然受損,併發症來得更早,危害更大。因此,患者應學會監控血糖,避免血糖波動,並將糖尿病治療融入生活中,養成“有度”的飲食、運動和用藥習慣。

二忌:兩敗俱傷,人財兩空

臨床上糖尿病治療存在四大誤區:(1)過度治療:血糖降了,但胰島功能受損;(2)不及時治療:藥物使用但血糖未達標;(3)偏頗治療:血糖降了,但肝腎功能受損;(4)迷信偏方:廣告、偏方和秘方的療效危害難以預測。專家提醒,糖尿病用藥不當,容易導致患者血糖和胰島功能雙雙受損。

三忌:三心二意,見異思遷

頻繁更換醫院、醫生和藥物,對病情的控制沒有任何好處。目前對於糖尿病沒有能根治的奇藥,每種藥物都有特定的療效和局限性。醫生與患者必須互動和默契才能達到理想治療狀態。例如,常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消渴丸,若能根據血糖水平靈活調整用量,可逐漸達到穩定的血糖控制,但患者不能隨意換藥或停藥,應遵從醫生的指導。

四忌:四體不勤,事倍功半

部分患者特別信賴藥物治療而忽略運動的療效。實際上,糖尿病運動療法是最簡單且事半功倍的方法。研究表明,餐後運動可降低血糖2-5毫摩爾/升。長期有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胰島素抵抗,同時還能強身健體、防治骨質疏鬆、延緩衰老等。患者應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最好諮詢醫生,制定個體的運動方案。

五忌:五穀不分,良莠不辨

缺乏基本飲食常識的糖友,對於飲食上的基本常識應有所了解。糖尿病患者需了解每天所需的四大營養素:糖、蛋白、脂肪和纖維素,還要知道這些營養素由哪些食物提供,自己能吃什麼、吃多少。糖友們最好能接受系統的訓練,掌握飲食治療的規律及竅門,吃出健康。

六忌:七竅生煙,敏感多疑

糖尿病患者容易被激惹,遇事愛激動,內心不平和。過度注意自己身體的感受,症狀頻發。傅主任表示,神經內分泌的穩定是血糖和血壓穩定的基礎,經常動怒、焦慮、抑鬱、悲傷的糖尿病患者,其升血糖、升血壓的激素不斷分泌,增加了降糖的難度。因此,得了糖尿病後,應好好聽醫生的建議,進行規範的治療。

七忌:八面來風,人心蠱惑

當今社會信息繁多,許多不實資訊會干擾糖友們的生活與治療。專家提醒,許多新藥的療效和副作用還沒有歷經時間的考驗,因此不要輕信廣告或醫托。多聽聽正規醫院專科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換藥或停藥。

八忌:十全十美,不切實際

糖尿病的治療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飲食、運動、藥物、血糖監控都不可或缺。但有些患者過於理想化,出現以下幾種現象:飲食過於嚴格導致營養不良;運動過於苛求導致傷筋動骨;藥物過於挑剔導致因小失大;達標過於追求稍有波動就惴惴不安。糖尿病的治療講究的是對“度”的把握,過度反而有害無益。

四、糖友飲食運動需要注意什麼

一日三餐糖友生活需要規律

吸煙和酗酒都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預防糖尿病必須控制飲食,生活必須有規律。在飲食中要注意低糖低脂,儘量少吃高油脂和高糖份的食物。飲食要注意均衡,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糖尿病患者應以米飯為主食,適當添加蔬菜和水果,然後是含蛋白質和油脂的食物。每餐應包括主食、蔬菜、含蛋白質的肉、蛋、奶,最後是油脂,油脂一定要控量。

適量運動患者需做有氧運動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許多人出門不是坐車就是開車,年輕人因工作忙常常忽略鍛鍊。針對糖尿病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我們鼓勵人們多做有氧運動。每週活動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根據自身的接受能力選擇時間和運動量。運動後的心率應為170減去實際年齡,例如:40歲男性運動後心率應在130次左右,證明運動強度足夠。

年輕人適合慢跑、游泳等運動項目。游泳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項目,可以調動全身肌肉組織,對關節損傷不大,特別是對膝關節損傷的人特別有幫助。然而,對於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患者,建議避免強度運動,以免誘發心絞痛。

總結分析

糖尿病患者在飲食和運動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無論是日常的飲食規律還是運動習慣,都應該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整。掌握正確的飲食方式和適合的運動計劃,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的風險。同時,患者應該定期監測血糖,與醫生保持良好的溝通,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治療方案。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的管理需要長期的堅持與努力,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如需了解更多資訊,請訪問這裡

© 版權聲明
蝦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