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6大表現與飲食禁忌:讓你更了解糖尿病
一、糖尿病6大表現
-
多尿
由於血糖過高,超過腎糖閾(8.89~10.0mmol/L),經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小時尿量可達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腎臟疾病者,腎糖閾增高,尿糖排泄障礙,在血糖輕中度增高時,多尿可不明顯。 -
多飲
主要由於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明顯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漿滲透壓進一步明顯升高,刺激口渴中樞,導致口渴而多飲,而多飲又進一步加重多尿。 -
多食
多食的機制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傾向於認為葡萄糖利用率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時動靜脈血中葡萄糖濃度差縮小,刺激攝食中樞,產生飢餓感;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組織攝取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雖然血糖處於高水平,但組織細胞實際上處於“飢餓狀態”,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引起飢餓,多食。 -
體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儘管食慾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體重卻下降。這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缺乏或抵抗,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產生能量,致使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消耗過多,呈負氮平衡,體重逐漸下降。 -
乏力
糖尿病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這是因為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無法充分利用葡萄糖釋放能量,同時組織失水和電解質失衡等原因造成的。 -
視力下降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診時主訴視力下降或模糊,這主要是因為高血糖導致晶體滲透壓改變,引起晶體屈光度變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屬功能性改變,若血糖控制良好,視力可較快恢復正常。
二、糖尿病的飲食禁忌都有哪些
-
細糧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血糖是最關鍵的問題。經常食用細糧會使血糖快速上升,因此應控制細糧的攝入量,適量食用一些粗糧,這樣對血糖及胃腸道健康都有好處。 -
油膩的食物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許多人經常食用大魚大肉,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應少吃油膩的食物,這會影響糖尿病的治療,甚至危害健康。 -
高糖水果
像芒果、西瓜、哈密瓜等高糖水果雖然營養豐富,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應該嚴格控制或禁止食用。可以適量食用一些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對治療糖尿病有益。 -
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像土豆等食物含有大量澱粉,糖尿病患者最好將食物浸泡一段時間以去除大部分澱粉後再烹飪。因為澱粉雖不是糖,但人體吸收後會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上升。 -
辛辣的食物
辣椒、姜等辛辣食物雖然有殺菌作用,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食用辛辣食物可能會傷害脾胃,因此應避免食用。
三、糖尿病食療保健方法
食療方
-
口蘑冬瓜
材料:冬瓜、口蘑、蔥、薑末、食鹽、味精適量,烹調油。
做法:將冬瓜去皮切片,口蘑切片。鍋內放油加熱,放蔥、姜熗鍋,加入清湯、食鹽燒開,放入冬瓜、口蘑旺火炒熟,最後加入味精出鍋即可。
保健功效:冬瓜是天然利尿消腫劑,對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消腫作用。 -
生菜包松仁魚米
材料:生菜、玉米、松子仁、色拉油、青魚、豆瓣醬、鹽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青魚切粒,上漿。起油鍋,煸炒松仁、玉米,加入魚粒,翻炒,加鹽和味精後起鍋。生菜洗淨,食用時用整個生菜葉包裹炒熟的松仁魚米及豆瓣醬即可。
保健功效:生菜富含維生素,松仁含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E,魚米含優質蛋白。 -
葛根粉粥
材料:粳米100g,葛根粉30g。
做法:將葛根洗淨切片,加清水磨成漿,沉澱後取澱粉,曬乾備用。粳米淘淨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文火煮至米半熟,加入葛根粉,再繼續文火煮至米爛成粥。
保健功效:具有解熱、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 -
山藥
保健功效:用於尿頻、下肢浮腫、清熱降火等。
適應的食物
- 科學攝入優質脂肪和蛋白質,如烏雞肉、兔肉、三文魚、金槍魚、鱈魚、鰻魚、牛奶、酸奶、雞蛋、花生等。
- 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綠豆、海帶、玉米麵、燕麥面、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
- 黃豆及其製品,如腐竹、豆腐絲、豆腐乾、豆腐腦、黃豆粉等。
- 清淡蔬菜和具有治療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大白菜、油菜、山藥、冬瓜、小麥、綠豆、苦瓜等。
四、老年人糖尿病的自我診斷方法
-
性功能障礙
特別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礙者,可考慮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時檢查血糖情況。 -
突如其來的視力減退
突然發生或迅速加重的近視、視力模糊等情況,若找不到原因,可考慮檢查血糖。 -
餐後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於胰島素分泌過程緩慢,當胰島素達到高峰時,餐後血糖高峰已過,因此可出現低血糖情況。如果在兩餐中間經常出現頭暈、心慌等低血糖症狀,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
皮膚瘙癢
當身體的皮膚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瘙癢,特別是老年人,除了考慮老年性皮膚瘙癢外,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時檢查血糖。 -
腹瀉
每日腹瀉2~10次不等,常於餐後、夜間或清晨排便,大便不成形或脂肪瀉,表現為頑固或間歇性的腹瀉時,也要考慮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進一步化驗血液。 -
感染
不明原因的感染,這種感染可以發生在皮膚、口腔、泌尿系統、肺部等部位,其特點是感染反覆發生且難以癒合,也要考慮檢查血糖及尿糖情況。此外,臨床資料顯示約10%~15%的糖尿病患者會併發肺結核,因此當肺結核發展特別迅速,病情重,療效差時,也要考慮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
五、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糖尿病不僅影響身體健康,也可能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患者可能會因為疾病的影響而感到焦慮、抑鬱,甚至出現自卑感。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心理健康,適時尋求心理諮詢或支持,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溝通,以減輕心理壓力。
六、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血糖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等,以便及時了解自身的病情變化,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此外,定期檢查還能早期發現可能的併發症,及時進行處理,從而減少對身體的損害。
七、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糖尿病患者應該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良好的作息習慣等。合理的飲食搭配和適當的運動不僅能幫助控制血糖,還能提高整體的生活質量。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能夠更好地面對疾病帶來的挑戰。
總結分析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現包括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乏力和視力下降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飲食禁忌,避免食用細糧、油膩食物、高糖水果等,並積極進行食療保健。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應根據自我診斷方法及時檢測血糖,並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方式。通過這些措施,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質量。如需了解更多關於糖尿病的資訊,請訪問這裡。
©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